科研成果普惠学生 6万馒头别样滋味
“我们发福利啦!”4月10日中午午餐时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喜上眉梢:凭着学校发放的证券,可以在餐厅免费领到1-2个馒头品尝。这个馒头不一般,它是用该校育种专家王辉教授及其团队培育的小麦良种“西农979”面粉专门制作的。在10日和11日连续两天,将通过多个餐厅免费发放6万个“979”馒头,供3万余名学生品尝。
979馒头
“西农979”: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7年,王辉教授及其育种团队完成了小麦杂交组合的配置,最后经过多年选育确定了后代中的第9个优良品系参加国家区域试验,2005年该品系通过国家审定,被正式命名为“西农979”。从1987年开始配置,到2005年通过国审,小麦品种“西农979”走过了漫长的18年。
“西农979”蕴含了王辉教授及其育种团队的梦想:它把小麦育种的两对对立目标——优质与高产、抗寒与早熟相统一,能抵抗多种病害、倒伏、穗发芽等,适应性广泛。优异的表现让它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冬小麦第四大主栽品种。黄淮麦区流传着“西农979,谁种谁富有”的谚语。目前,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亿亩,是王辉教授及其育种团队育成的11个小麦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个。这一重要科研成果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也让王辉教授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高校科研成果常有“墙里开花墙外香”非议。为了让学校师生全面了解和感受“西农979”风采,王辉教授及其育种团队拿出170袋979面粉,让全校学生免费品尝。此举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后勤部门针对高品质面粉进行了加工试验,并加班加点生产馒头。而“979馒头”也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进社区系列活动的先锋队,此后还将有其他科研成果也免费进入“寻常百姓家”。
科研成果进社区
为“西农979”骄傲 为学校发展而自豪
4月10日,校园里到处都在热议979馒头,学生们相约着一起去领馒头。发放“979”馒头的餐厅窗口前排起了长队。领到馒头的学生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他们端详着馒头,细细品尝,这一顿饭吃得很特别。
理学院2013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任明远从馒头中品出了骄傲。小小馒头一下子拉近了自己与科研成果的距离,“能有这样的福利,我们的学校真任性,我为自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而自豪。”他说自己的朋友圈快刷爆了,谈的都是“979”馒头,很多外校同学羡慕不已。
机电学院2013级机制专业学生陶飞因为“979”馒头而对王辉教授有了更多的了解,“王辉教授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他和他的团队花费18年心血培育出这样一个优良品种,他为国为民、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成员,他最近正在老师指导下,搜集王辉教授等人的资料,准备排练一个反映古今农业科学家故事的话剧。
“979”馒头外形光滑平整,吃着有嚼头,不粘牙,捏着有弹性,细细嚼之有浓郁的麦香味,是很多学生共同的感受。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崔静说,这种宣传效果真好,“它让全体学生享受了学校的科研成果,又使每一个人成为成果的宣传员”。葡萄与葡萄酒学院2012级学生王晓雨吃完一个还想再来一个,“真香。学校还有什么科研成果啊?希望我们能多体验!”
王辉教授亲自给学生发馒头
学习王辉教授科研精神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人文学院法学专业2012级学生崔俊杰与田雨在品尝馒头中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专业教育”,他们表示此举令大家认同了学校,了解了学校的特色,“不管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应该向王辉教授一样坚持自己所坚信的。”
园艺学院2014级研究生包睿在馒头中品出了幸福的真谛,“农作物育种不易,王辉教授的成功有机遇更有努力。把理论目标变成餐桌上的食品,有利社会,有益他人,王辉教授此刻一定很欣慰,很幸福。而这种幸福一定不是小我的幸福。”他反思自己,应该正确看待工作学习中的苦和累,放眼长远,奉献社会,少些浮躁,多些坚持。
农学院2012级学生邢滨在第六餐厅现场,见到了亲自为学生发放馒头的王辉教授。“皮肤黝黑,特别朴实。”他认为王辉教授是农学院的骄傲,他也为自己学农而骄傲。邢滨和正在吃馒头的同学们议论着,希望将来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如果也能做一点推进工作,将更加自豪!”
别有滋味
祝愿王辉老师身体健康 祝愿母校培育更多成果
来校招聘毕业生的武永军校友,中午在南校区学生食堂目睹了全体学生分享王辉教授科研成果的幸福时刻。他感慨地说,20年前,王辉教授是自己的任课老师,他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育人精神以及严谨认真、吃苦耐劳、执着追求科学态度,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看到王老师的科研成果惠及老百姓,作为一名校友为母校的发展和对国家粮食安全负责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祝愿王辉老师身体健康,也祝愿母校培养出更多像王辉教授一样的学者专家和成果,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多的贡献。